5月25日,第11期“石大人文讲坛”成功举办。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文放应邀做客本期讲坛,作题为“文学批评是一种‘艺术生产’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BET体育365投注官网院长王学栋主持。
姚文放从七个方面对“文学批评是一种‘艺术生产’吗?”进行阐述。他介绍马克思提出的“艺术生产论”概念,认为其为“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建构预留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借此,姚文放引出何为“生产性文学批评”,谈及该理论范式对文学批评的五类影响。他梳理了20世纪生产性文学批评发展所经历的技术决定论、经典文学批评、接受美学、文学生产理论等七个阶段及其文学批评模式。他介绍20世纪以来生产性文学批评的思想背景和学理源流,主要包括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20世纪诸家“理论”的影响、生产性文学批评不同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中西文化交流大背景四个层面。
姚文放详细分析生产性文学批评具备的主体性、社会性、现实性、建构性、开放性五个理论特征,指出这些理论特征带来新的理论问题,提供新的探索空间和创新契机。他具体分析学科性质、阅读状况、意义生成、文本形态、话语秩序、解构策略等八个方面的理论新动向,并在对其中价值取向对立二分的歧异和博弈的梳理中指出,要采取“执两用中,适度偏重”的思想方法,在兼顾对立两端的同时保持必要的偏离,要在“力量关系、比例的平衡和运转”的同时重建一种“稳定的不对称、适当的不平等”。最后,姚文放以“文本性/互文性”为例,重点讲解了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的概念以及其包含的维度,深入地讲述了生产性文学批评的文本形态问题。
在交流互动环节,姚文放针对学生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如何运用到具体文本中”“如何从众多文学批评理论中选取合适的理论”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本次人文讲坛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与名家交流的机会,姚文放教授关于“生产性文学批评”的细致讲解拓宽了师生在文艺理论层面的视野,也引发了师生们对该领域的深入思考。
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评审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原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与教学,发表论著800余万字,出版专著《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现代文艺社会学》《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等多种,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次,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专著《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1项为重大项目,1项为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