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惊鸿 舞韵如初——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第十二届校园舞蹈大赛

发布时间:2017-05-12 作者:蔡郦华 唐铭爽 审核: 发布:张娟 浏览次数:116

点击查看原图

蔡丽华 摄影

舞苑千载传高雅,群芳竞秀展风华。5月7日晚,值文化艺术节之际,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团委主办,储运与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第十二届“一曲惊鸿,舞韵如初”校园舞蹈大赛在唐岛湾三楼多功能厅隆重举办。本次比赛邀请到山东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孙璐老师、青岛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杜崔辉老师、黄岛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张超老师担任评委,采取每学院派出一直代表队的比赛形式。

舞姿传递文化尽显各异民族风情

彝族谚语中“天上的星星能数尽,彝家的歌舞数不完”是彝族民间歌舞多姿多彩的真实写照。机电工程学院的《阿试且格撒》通过民族舞蹈讲述了志愿者与七彩云南土地上的少数民族们的深厚情谊,在弘扬志愿精神的同时展现了彝族文化。

维吾尔族舞蹈优美活泼、洒脱明快,由于主要聚集在新疆地区,受到历史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地理因素等影响,使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非常具有感染性。文学院的舞蹈《大漠之花》通过讲述勤劳的维吾尔族人们在沙漠中开辟出美丽的生活,绽放成大漠之花来表达对新疆维吾尔族人们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精神的赞美。参演的藏族姑娘仁增曲珍说:“我在舞蹈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我以后还会尝试各个民族的舞种。”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之花。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也将文化融合进曼妙轻快的舞姿中。传承文化,发现民族团结,舞蹈展现着它独有的魅力。

舞韵融入历史演绎深沉爱国情怀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经典的红歌将观众带入红军抗日的背景中。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舞蹈《盼红军》和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的舞蹈《映山红》都是以抗日时期的历史为基调演绎的。“长征时期,男女老少受到战争的侵蚀和压迫,红军的到来让穷苦人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场舞蹈用他们的形式表现了红军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为国家为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看了表演后我更加感念伟大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生活。”前来观看的练楚翘同学如是说道。

在那个黑暗动荡不愿再提起的大屠杀时期,有这么一群女子以自身的牺牲救了一群正当芳华的女学生。后人为纪念她们,将其故事著成书、搬上荧屏,编创成舞,这就是“金陵十三钗”的故事。经济管理学院舞蹈队的十三位优秀队员将这段经典的故事以舞蹈去诠释,让观众感受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的人性大爱。成员白雨晨说“我对能有机会表现这十三位妩媚又圣洁、卑微又伟大的女子感到万分荣幸。她们的故事是一本活历史,浓浓爱国情让我感慨万分。”

舞蹈是一种诉说方式,以舞述史是一个活泼的尝试,更是一种爱国情怀的载体。以舞传情,情深意重。

舞中寄托情怀诉说赤子追梦心声

出水芙蓉,傲骨寒梅,一步纤痕印心扉,化学工程学院的舞蹈《女儿情》以女儿曼妙的舞姿展现其傲骨豪情和不屈的精神。石油工程学院的舞蹈《天的天边》讲述了希望与梦想,迎来观众的掌声。理学院则以婉转的体态和柔美的扇舞诠释了灵动梦幻的《梦里寻她千百度》。

地院舞蹈团通过或是婉转、或是刚劲的舞姿来书写他们对艺术、对生命的追求。其舞蹈《无面人》像是对生命的一次积极探讨,通过黑、蓝的色调与舞者舒展的身姿,来展现生命中的那些灿烂与落寞,而舞蹈本身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舞者或者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逐,是意义非凡的。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梅花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是不屈不挠的象征。一支《梅.砺香》融合了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储建院十二位姑娘的舞姿柔美却又不失刚劲,如凌寒而开的红梅在风雪中暗自生香,为我们展示了梅花坚强不屈,傲雪挺立的精神。“追求梦想的路上要像梅花,即使被打压也要傲然地挺立。”看完后,法学的高书媛这样说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