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十二五”建设成就之师资队伍建设篇]
稳步提高,求新图变,共铸师资队伍建设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学院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的基本思路,全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科学谋划团队发展,深化评价人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强化干部梯队、学术梯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师资建设国际化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学院管理、教学、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支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完成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从学院成立之初到“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学院不断抢抓有利时机,优化干部梯队结构,增强教学团队实力,提升科研团队水平,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团队融合发展。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的执行力。通过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建设一批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年龄结构明显改善。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学院采取多项措施巩固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组织学生座谈会、院系领导听课、督导员听课、青年教师传帮带、组织多层面的讲课比赛、把教学质量和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落实待遇挂钩等,让注重教学质量在文学院蔚然成风。
以营造氛围为切入点,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以学术引领为突破口,帮助教师走上学术研究之路,以激励机制建设为重点,激发老师的学术研究热情。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与公平机制,交流合作机制(国内)与开放机制(国际),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机制(工会、教授委员会、基层组织),在学院建立起浓厚的学术氛围。
(图1:青岛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夏文涛一行来我院指导工作)
(图2:雷岩声乐艺术讲座在音乐系举行 )
2.找准着力点:超前规划,合理调整
学院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把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分析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走向,坚持可持续发展,确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
及时调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动态调研活动,对目前教师的数量、学缘、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生师比例、人才需求动态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解人才急需信息,对严重缺编的系部采取积极措施,引进或聘请优秀教师,督促各系部抓住时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深造。
科学合理地调整师资学历与职称结构。加强调研,建立师资建设动态坐标体系。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的基本思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的“重点工程”来抓,并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发展需求,对现有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建立动态坐标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原有教授14人,现有教授17人,新增教授3人,增加比例21.43%;原有副教授42人,现有副教授53人,新增副教授11人,增加比例26.19%;原有博士14人,现有博士25人,博士增长比例64%;原有硕士130人,现有硕士144人,硕士增长比例11%;原有211学历66人,现有75人,增长9人,增加比例13.64%;原有985学历63人,现有69人,增长6人,增加比例9.53%;原有海外学历14人,现有17人,增长3人,增加比例21.43%。
3.选好切入点:创新机制,外引内培
大力引进人才,外引内培并举。学院按计划、有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渠道,为灵活有效地使用人才,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
根据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依据“占领制高点,强化薄弱点,抢占空白点”的学科建设策略,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引领作用和凝聚力,使学院师资队伍不断得到优化和发展。近5年引进博士9人,教授1人;近五年聘请特聘教授1人,兼职教授8人,兼职导师9人。
在外引的基础上,摈弃陈旧的重使用,轻培养、轻管理的观念,抢占人才培养制高点,鼓励一批中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上,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并积极为他们创造教学科研条件,扩建青年教师工作室,实现书籍数字化管理,提升学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学术民生。定期、分批选派教师赴名校进行师资培训,经常聘请外校名教授和教育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并设网点进行传帮带,保证有计划地顺利进行学科带头人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图3:我国民法学界泰斗梁慧星先生莅临我校讲学)
(图4:中国海洋大学戴昕老师来我院进行法学学术交流)
4.强化支撑点:立足国内,走向国际
针对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开展学术研究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学院积极制定政策,将师资队伍进行国际化建设,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科研教学水平。2013年共计50人参加30次国内学术会议,2次国际学术会议;2014年共计118人参加学术会议,其中79人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9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共计83人参加学术会议,其中60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3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内容涵盖国外语言学、英语教学、俄语教学、音乐学、法学、汉语言文学、翻译、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艺术学等十几个专业方向。
在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外,学院为开拓教师学术视野,增长学术才干,构建交流与合作渠道,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学术激情与活力,学院积极尝试举办学术会议,扩大自身影响力,先后举办“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年会”、“法律英语国际研讨会”“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研讨会”、“第四届ESP国际学术研讨会”、“驻青高校中华诗词诗教工作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办会规模、档次、效果都创历史新高,实现多项零的突破。使国内外教师进行不同文化的碰撞,让教师对国际最新的学术动态以及学科发展情况做到及时的地了解和掌握,从而对科研思路和科研知识进行及时的创新,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同时也通过办会给老师们的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有效地打开学院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路径,使学院国际化教育理念得到很好的更新。
(图5: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大学民法学者谢尔盖教授来我院为师生授课)
原始资料
一、原学院人数183人,合并后人数206人,增长23人,增长比例12.6%。
二、原有教授14人,现有教授17人,新增教授3人,增加比例21.43%。原有副教授42人,现有副教授53人,新增副教授11人,增加比例26.19%。
三、原有博士14人,现有博士25人,博士增长比例64%。原有硕士130人,现有硕士144人,硕士增长比例11%。原有本科35人,现有本科35人。
四、原有211学历66人,现有75人,增长9人,增加比例13.64%。原有985学历63人,现有69人,增长6人,增加比例9.53%。原有海外学历14人,现有17人,增长3人,增加比例21.43%。
五、近5年引进博士9人,教授1人;近五年聘请特聘教授1人,兼职教授8人,兼职导师9人。
六、2013年共计50人参加30次国内学术会议,2次国际学术会议
2014年共计118人参加学术会议,其中79人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9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15年共计83人参加学术会议,其中60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3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