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十二五”建设成就之研究生工作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6-09-01 作者: 审核: 发布:杨倩 浏览次数:0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二五”期间,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导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管理为重点,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构建过程管理体系,深化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不断推进。

一、成立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理顺管理关系

根据学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方针,整合全员的研究生教学管理资源,学院组建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心下设研究生教学管理部与研究生外语教学部。其中,研究生教学管理教学部负责对全院研究生教学管理进行统一组织协调,拟定各项规章制度,各硕士学位点负责具体组织落实,这样既理顺了关系,落实了管理主体,也为解决了研究生教学管理不统一与双轨制问题;研究生外语教学部由原应用外语系更名而来,主要承担面向全校的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与工作。

二、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学科点建设方面,在英语语言文学与经济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2010年成功申报外国语言文学与法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于2011年顺利招生;2010年还成功申报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并于2011年顺利招生;2014年组织力量成功申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并于2015年顺利招生。加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建成MTI超星数字平台与同声传译室,现已投入使用,运转良好。顺利申报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实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职业资格相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推进学位点建设,法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其中法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建设顺路通过专家组验收,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信息检索等网络课程建设进展顺利。

组织专业学学与学术学位标准的讨论与制定,共涉及法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3个学术学位标准,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个专业学位标准。通过学位标准制定,进一步凝练了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规范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指南。

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突出英语、俄语翻译硕士培养的石油石化特色,建设成效突出。2015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顺利完成全国翻译硕士教指委专家组评估,并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点击查看原图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研究生培养环节

根据学校政策精神。结合文学院工作实际,组织修订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有关文件,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如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考核暂行办法、文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考核暂行办法、文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暂行规定、文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文学院研究生课程考试(查)暂行规定、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管理暂行办法、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讲座制度暂行规定、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暂行规定。

四、加强研究生日常管理,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十二五”期间,学院通过学术会议、校际交流、校友走访、网站宣传等途径,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全面修订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编制招生专业目录,包括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加强命题管理,严格命题纪律;严格组织研究生复试,制定严格的复试实施办法,确保录取公开、公正与公平,“十二五”期间共录取各类研究生450余人;适应国家硕士研究生推免政策变化的要求,完善推荐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完成本校推免研究生100余人,接受校外推免生48人。

严格学位论文管理,增加选题论证、论文预答辩、双向匿名评审、答辩修改报告等制度,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实施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制度,拉长研究链条,实现本科论文与研究生论文衔接,成效已经显现。“十二五”期间,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论文检测、论文答辩合格率等达到100%,全部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教学教务管理方面,狠抓基本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未出现过师生迟到早退现象,教风、学风、考风良好,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籍管理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注册、考试、成绩记载以及在学习期间出现的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取消学籍和学籍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

点击查看原图

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水平

加大导师的聘任与管理力度,新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导师18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导师6名;外聘兼职导师6名。郭月琴教授、王书亭教授获得学“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

点击查看原图

积极开展导师师资培训,学习上级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相关文件,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方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修订)》;积极组织导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共60余次;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强化导师职责学科前沿引导、科学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与就业创业督导的职责,要求导师参与新生入学教育、指导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及两年规划、严格学生请销假管理与学术规范教育、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申报、读书报告会和其他的学术活动等。

点击查看原图

六、搭建学术平台,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

为了浓厚研究生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依托校内活动平台,抓住校“博萃节”、“博韵节”活动平台,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博萃节活动贴近专业、突出亮点,举办各项活动共计50余项;坚持全员参与、师生交流,我院研究生100%全员参与,导师参与度100%;注重宣传、强化效果,充分发挥新媒体阵地作用,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报道最新动态,记录精彩瞬间,累计发稿60余篇。

点击查看原图

利用“文萃英华”系列讲座,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系列讲座分为院长论坛、名师讲坛、英华论坛三大版块,成功举办讲座40余场。听众累计1000余人次,在讲解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同时,还从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着手,引导同学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找准自身职业定位。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萃节期间,学院连续主办“译术人生”翻译大赛、“英语之星”演讲比赛、“俄语之星”演讲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专业性赛事。依托读书月,品味经典促交流,提升综合素质。每年度都组织两场读书报告会,每学期人均读书量5本,师生参与度达100%。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校外大型活动,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发挥专业优势,增强实践能力。“十二五”期间,我院研究生志愿者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专门用途英语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亚洲专门用途英语”、“2015年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研讨会”、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CISPF石油汇——国际学生论坛等志愿活动等活动。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十二五”期间,研究生共发表论文200篇,研究生共主持各类自主创新项目20余项,创新工程资助项目6项。其中法学专业王萌同学的论文获得2013年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第一名)。

七、深化教学改革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积极围绕研究生教学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十二五”期间共承担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8项,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研究生教学效果,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

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与公共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调研,以学校通过的学术学位标准与专业学位标准为依据,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设置,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研究生公共课方面,以《研究生基础英语》精品课程为抓手,完善研究生英语2+2+X教学体系,突出石油等专业学科特色,打造以应用型为导向、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研究生外语精品课程。

点击查看原图

主办2015年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研讨会。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与我校文学院、研究生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党校、厦门大学等全国一百所高校的160多位专家教授、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新成果,探讨研究生教学改革新未来。

点击查看原图

教学成果方面,郭月琴负责CLTL理念下研究生英语2+2+X”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得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此外还有三项成果获得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此外,研究生外语教学部的孙继平老师连续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首届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淳柳老师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课比赛二等奖等。点击查看原图

八、坚持就业工作“两年不断线”,增进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按照“培养意识、提高素质、掌握方法”的步骤,入学时培养研究生就业意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增强就业素质,加强导师在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在毕业季帮助研究生掌握择业方法、提高择业能力,通过采取召开就业动员会、与毕业生谈话、为每个同学推荐就业信息、重点帮扶女同学就业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努力打造就业工作“新常态”。其中,2015届研究生就业率达78.26%%,就业率较上年提高近9个百分点,其中俄语口译、中国古代文学两个硕士专业就业率均为100%,创我院研究生就业率历史新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