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十二五”建设成就之实验室建设篇]规范管理,服务教学,推进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化、多样化、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6-08-30 作者: 审核: 发布: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0

规范管理,服务教学,推进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化、多样化、现代化

十二五文学院实验室建设回顾

“十二五”期间,文学院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梯度更新、持续投入”原则指导下,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数量与质量并重”、“建设与发展并举”、“管理与服务并进”。

一、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多样化”、“现代化”

1. “十二五”期间,文学院新建多媒体语音实验室8间,升级改造5间。相继建成同声传译实验室、模拟法庭、新闻传媒实验室、数字音频制作室、管弦排练室、舞蹈教室、电钢琴教室、琴房、音乐多功能教室、美术教室等共计43间。目前,文学院拥有各类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教室总计65间,4900余平方米。实验室建设初步实现“规模化”。

2. 文学院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专业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实验室建设实现“多样化”。目前,文学院拥有多媒体语音实验室14间,不仅能满足全校各层次公共外语教学需求,而且能满足英语系、俄语系本科专业和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翻译硕士专业教学需求。同声传译室满足了MTI教学及英语、俄语专业相关口译课程教学需求。模拟法庭满足了法学专业实践教学需求。新闻传媒实验室满足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影像传媒教学需求。另外,47间专业教室很好地满足了音乐、美术两个系的专业教学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需求。


文学院新建与改建实验室不仅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而且配备了先进的教学系统和软件,试验室建设实现“现代化”,很好地满足了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需求。例如在原有语音室基础上改建的文学院实践教学数字化运行平台,不仅支持小班研讨性教学、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而且具备微课以及教学录播等功能,符合学校的“三三三”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验室文化环境建设初具特色

实验室的文化环境建设能够展现实验室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有助于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文学院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以实施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目的,着力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实验室文化环境初具特色。例如,在室内展出名言警句及相关学科领军人物的成果介绍,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实验室管理规定、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图片及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说明等,最终打造独特的文学院实践教学环境品牌。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三、实验室管理工作日益规范

  “十二五”期间,文学院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努力提升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期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为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水平,推动实验室各项工作开展,20131219日,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相关专家对学校实验室进行了检查评比。重点检查实验室设置、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安全卫生、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状态以及实验室房间利用情况等。在检查评比的9个学院中,文学院排名第三,获得二等奖。  

点击查看原图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