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文学院学生工作组坚持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指导思想,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特色,丰富创新载体,打造文化精品,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一流人才,呈现出“学风正、班风好、特色鲜明、成绩喜人”的良好局面。
一、紧扣主题、创新载体,学生教育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推进“四航工程”,每年开展新生“起航”教育、国际化人才素养教育、诚信责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现代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毕业生廉政从业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近百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保驾护航。
加强党建工作,紧抓网络思政新阵地,线上教育以“网络党建”为平台,实行“六大党务模式”,建立易班工作室,拓宽网络育人渠道;线下教育以“党员形象工程”“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头雁计划”为平台。成立首个海外留学党支部,申请山东省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在青高校党建创新项目,学生党支部获评示范党支部。
重视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成长。以系列心理团体辅导为依托,每年举办“幸福瞬间”等10余项品牌活动,开展女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成学校首个院级心理咨询室,开展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服务。多次获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组织单位。
落实“五大支持系统”,做好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加强困难学生的帮扶,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一百余万元,学院资助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育人功能不断加强。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效果显著、卓有成效
高度重视学生的学风班风建设,一直以来把学风、班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月”、“优良学风建设推进月”工程、“从优秀到卓越123计划”以及“文萃英华”博萃节系列活动。本科生开展以“凝练学风,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活动、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专业特色的活动,学风班风建设卓有成效,整个学院学风正、班风好。
学生升学率稳步增长,其中2015年本科升学率35%,法学45%,英语38%,实现学院升学率历史性突破。学生出国出境每年达50余人。连续多年,全院90%的班级达到优良学风班标准。英语专四、专八,俄语专四、专八通过率均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法学司法考试通过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院连续多年无任何考试违规违纪情况。
三、创新思路、拓展市场,就业工作迎难而上,取得新突破
面对我校整体就业环境好、就业率高,而文科生就业机会少、就业率偏低的情况,我院专门制定《文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实施细则,成立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由院长和书记担任组长。每年举办院级招聘会20余场,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建立年级、专业、班级、宿舍、个人五级目标责任制,通过党班团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实现全员促就业。学院制定学生发展四年一贯机制,大一夯实基础、大二发展学业、大三提升素质、大四职业探索,就业指导四年不断线。其中实施的“未来号”工程收效显著,从就业意向调查、经验分享会到专题讲座、简历制作大赛、模拟双选会,根据学生不同规划分层次、分批次谈话。开展“北极星”工程经验交流汇,在就业、考研、出国等方面帮助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培养方案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院就业率近3年一直在每年10%的速度提高。其中2015年学院整体就业率91.54%,本科就业率98.33%,研究生就业率78.26%,就业率首次突破90%。2015年,英语、俄语、法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俄语口译、中国古代文学两个硕士专业就业率均为100%,创造了文学院自成立以来就业新纪录。
四、强化特色,亮点突出,第二课堂特色鲜明、硕果累累
依托专业特色,搭建文化运用类、西方节日类、专业竞赛类等“六大文化精品工程”,创建“九大社团”,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平台,百余项文艺活动贯穿全年,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多次获得校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思美节“优秀组织单位”。连续多年获得校大合唱第一名、新生歌咏比赛第一名等。
加强新闻工作体系化,宣传形式多样化,新闻培训制度化,日常联系常态化。出版院报《笔漫文学》、毕业生特刊《因为优秀》、各专业形成各具特色刊物。创办“文院之家”微信公众平台、“中石大文学院团委”微博公众平台。连续多年学校新闻宣传媒体的负责人主要由我院学生担任。学院连续多年获“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学生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共青团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拍摄的DV剧被学校作为唯一作品推荐参加山东省心理DV剧大赛,并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十佳一项。
学院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宣传动员-培训指导-安全教育-授旗出征-总结提升-成果转化的完备体系。连续多年来学生参与度居全校之首,每年组建二十余只实践队奔赴全国各地,曾获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社会实践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等。
年培训300余名学生参加涉外志愿服务,学院“桥贯中西”志愿服务队代表学校参加二十余项大型涉外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青岛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学校“突出贡献奖”等。
五、加强管理、重视培养,注重研究,打造一流学生工作队伍
文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以“团结、务实、真诚、创新、奉献”的工作作风,实施育人“1234”工程,扎实落实辅导员“012345模式”和“六级作业规范”,建立完善20余项教育管理制度,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严格化。
实施“三三三”计划,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三三三”计划即:实施三项工程:“金色智慧”学生队伍培训工程、“头雁计划”及“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三支队伍: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争取三个一流:打造一流学生工作团队,培养一流学生,创造一流业绩。
学院共聘请64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其中4人获十佳班主任,19人获校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累计获得各类职业能力证书30余本,获得各级荣誉百余项,承担各类课题30余项,开设五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