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丹心奋进路,硕果盈枝满园香?xml:namespace>
----文学院十二五科研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的是文学院科技工作积极推动的五年,是热血丹心积极奋进的五年,在学院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谓硕果盈枝满园香,为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
学院在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多次召开了院领导班子和各系组成的申报工作会议,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对申报项目的老师进行指导,提高申报的项目的质量。
二、十二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文学院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营造科研氛围、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凝练科研方向为重点,完善科研管理和奖励机制,加强高层次课题和成果奖励申报,培育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学科领域,全面提升了学院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年间文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9项,其中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26,厅局级研究项目113项;公开发表论文743篇,其中出CSSCI论文65篇;出版各类教材专著共48部; 获得校级以上科研奖励99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项,实现了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的突破。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均稳步提高
1、部分省部级科研项目
(1)伊强,《出土秦汉简帛用字及书写习惯研究》
(2)任增强,《英美聊斋学研究》。
(3)王新博,《山东省高校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调研》。
(4)张永宁,《山东省炼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
(5)孙增芹,《山东省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激励政策研究》。
(6)刘清,陕北黄河沿岸村落的声音景观及成因研究;
(7)张淑杰,基于自主学习的多模态教材设计理论研究;
(8)刘涛,多维视野中的钱锺书文学语言论。
(9)王书亭,中国传统译论视阈下的现代翻译教学改革初探。
(10)董金鑫,我国国际经贸领域的直接适用法研究;
(11)唐萌萌,多动词结构的习得与加工——英语L2与汉语L2学习者的双向对比研究;
(12)王学栋,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的我国基层政府维稳机制研究。
(13)董金娣,分层次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董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视角下山东省炼化企业环境责任的实现机制研究》。
(15)王永豪,传统文化普及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2、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1)任增强,美国学界蒙元史研究模式及文献举隅,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2)沈壮娟,恐怖艺术论纲,中国书籍出版社,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3)刘瑞琴,英汉词格对比研究,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3、出版专著、教材(部分)
(1)孙承荣,英语和法语语法比较研究,外文出版社,2013.2
(2)秦勇,“土地财政”法律规制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8
(3)田国兴,侵权责任法专题研究,中国文化史出版社,2012.12
(4)郭月琴,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
(5)郭月琴,实用英语翻译教程》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4
(6)王芳,跳出字面看本意——乐趣英语900句,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1
(7)朱珊,洋眼看石大,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09
(8)张琦,宝宝不哭之如厕训练秘诀,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01
(9)王新博,新核心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综合学术英语教程 3,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09
(10)孙大满,俄语视听说,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出版社,2014.12
(11)马丽丽,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中国古文献出版社,2014.06
(12)张学亮,法韵红楼:红楼梦里的法律世界,2014.10
(13)潘俊杰,《秦汉学术转型与中国佛道教的兴起》,专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14)朱珊,医学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2015年2月;
(15)孙大满,石油工业俄语阅读语翻译,石油大学出版社,教材,2015年2月;
(16)秦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2015年6月;(17)董岩,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以立法目的多元论为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专著 ,2015年9月。
三、科研团队建设初具规模
学院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整合科研群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团队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整合各方面资源,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事宜正在有序推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组建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中西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蓝黄”两区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海外汉学研究所 、应用翻译研究所、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并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学院内部科研力量。
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鼓励教师进行各个层次的学术交流,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有效形式,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和谐发展。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通过“集中指导、重点提炼、团队包装”等方式,加强高层次课题和成果培育与申报。
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十二五期间文学院共有200于人参加国内学术会议,61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承办高级别学术会议6次,其中国际会议1次。
大力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到我院讲学、讲座。十二五期间共聘请50余名国内外专家到我院讲学、讲座,其中国外专家20名。
五、科研管理上新台阶
为创立学院学术讲座品牌,营造学院学术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扩大学院在学校的影响力,文学院新的领导班子大大加强了科研工作的力度,为提高文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修订和完善《文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加大对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论文论著的奖励力度。
实施“青年教师英才支持计划”,对有前景、基础好的科研创新团队或研究方向给予重点扶持,对有良好基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为申报高级别的课题、成果和建设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奠定基础。
日常管理工作中,为提高工作效率,使学院的科研管理更上一个台阶,为提高学院科研成果质量,对已发表论文、申报科研项目等进行奖励,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继续完善科研档案存档工作。
六、科研与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学科复杂,共通性小,难以形成核心力量较强的团队。目前,我院的科研依然偏重单打独斗,团队建设任务艰巨;科研基础薄弱。文学院年轻教师偏多,教学任务重,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短期内难以改观;科研积极性有待提高。虽然,经过各种努力我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科研成果也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随着新的职称评审条件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台,我院教职工申报教改项目的积极性超出了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这导致本学年我院项目申报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主要体现在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项目的申报上;学术研究机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两年来在科研团队建设、科研方向凝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获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但是,科研团队整体薄弱,团队成员之间还没有形成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难以产出标志性的成果。国家级项目申报难以突破。
针对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征程中,要做到:登“高峰”,围绕学术主流和学术前沿,涵育学术精品,通过一系列科研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院力争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树“主峰”,围绕优势学术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进一步推动优势学术领域的建设力度,打造学院科学研究主峰;立“异峰”,开辟特色学术领域,构建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
历经征程留足迹,晴空万里景秀丽。文学院全体教师力争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立足本职岗位,夯实基础强化规范管理,奋力开创科研工作与学科建设新局面。